胸口仿佛压着大石头,走不动、躺不下,几经周折才弄清楚,原来是肺动脉栓塞惹的祸!用比头发还细的导丝,在树枝一样的肺动脉中穿梭寻找病变的血管,然后扩开堵塞的血管,使血液重新恢复畅通!
7月15日,重医一院心血管内科对两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病人实施了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搬走”了压在患者胸口多年的石头,使患者重获新生。据悉,该技术的开展为西部地区首次。
1
72岁的患者杨某是此次手术的两位病人之一。6年前,杨某出现活动后呼吸急促等症状。近年来,杨某气促越发严重,甚至走几步就开始喘,一躺下胸口就仿佛压着个大石头,闷得喘不过气来。到医院就诊后,经检查,杨某被确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心力衰竭。”
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为心脏恶性病,常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等严重状况,5年生存率小于40%。得知病情严重,且手术医院,路途遥远、费用不低,杨某开始犹豫不决。
2
一筹莫展之际,杨某转入重医一院心血管内科,与他一起来的还有另一位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病人。在这里,医生向杨某介绍了一种治疗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新技术。用比头发还细的导丝,在树枝一样的肺动脉中穿梭寻找病变的血管,然后扩开堵塞的血管,使血液重新恢复畅通!得知不用开刀,创口小、费用低、风险低,杨某毫不犹豫地选择接受治疗。
在对这2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3个月、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和右心衰治疗后,医生再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综合评估。在确定手术方案后,7月15日,这场西部首例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在心血管导管室顺利开展。
在重庆市心血管学术带头人雷寒教授的指导和支持下,马康华教授、*玮副教授和向睿主治医师,将导丝从患者的股静脉送入栓塞的肺动脉处,加压扩张球囊,为患者开通了3支肺动脉。患者因为病变而堵塞的血管慢慢充盈,血液流动逐渐恢复畅通。在科室副护士长周敏带领的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两例患者恢复迅速,无明显术后并发症。
出院前,2例患者均感到胸闷明显减轻,杨某已经可以自己从病房到食堂吃饭,压在胸口多年的大石头终于被彻底搬走!
何为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
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是将球囊顺导丝送入慢性血栓栓塞的肺动脉处,通过加压扩张球囊,重新开通狭窄的血管,使远端的肺组织恢复血流。该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介入手术,手术损伤小、效果明确。可用于不适合接受外科开胸手术、不愿接受或者身体状况不能承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该技术于年由哈佛大学医学院发明,当时因肺水肿的发生率高,未被推广。年日本的心内科专家对其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引起了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