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山东第一医院(医院)肝胆外一科病房里,亓加卫夫妇俩正陪着8个月大的儿子(泽泽)。就在不久前,爸爸亓加卫的克肝脏被成功移植给了泽泽,再一次给了他生命。
二宝出生不久,便被确诊先天性胆道闭锁
泽泽是亓加卫夫妇俩的第二个孩子,大宝今年已经13岁。夫妇俩为了尽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一个在外地打工,一个边带孩子边打零工。虽然日子并不宽裕,但是拥有两个孩子后,两个人感觉日子更加有了奔头。
然而这种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天。年10月,泽泽出生后黄疸一直没退干净,小便特别黄,肤色也发黄。到满月想去接种疫苗时,黄疸值还是高。后来,医院检查了肝功,医护人员怀疑,泽泽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
随后,夫妇俩赶紧带着孩医院,很快便被确诊,泽泽确实是先天性胆道闭锁。不久后,才两个月大的泽泽就做了葛西手术。
泽泽如此幼小就要做手术,让夫妇俩心疼不已,一心盼望手术后泽泽能恢复健康。
然而,术后泽泽的病情并没有幸运地按照期望完全康复。在出院、入院的循环中数次奔波后,亓加卫一家对先天性胆道闭锁这种疾病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他知道,若是葛西手术效果不理想,肝移植会是孩子面临的唯一活路。
泽泽很快被父母带到山东第一医院(医院)肝胆外一科就诊,该科室副主任医师李自强接诊后,经过详细问诊和评估,认为泽泽需要尽快接受肝移植手术。
爸妈同时做了配型,爸爸条件更适合捐肝
“医院时,胆红素值超过μmol/L,肝硬化中期,有一定腹水。如果任其发展,再过一两个月,就要面临肝功能衰竭。”李自强说。
因为泽泽和父母都是A型血,夫妇俩都愿意捐出自己的肝来救孩子。当时医生认为妈妈平时不抽烟、不喝酒,肝脏状况可能会更好,所以首先考虑孩子妈妈作为供者。结果检查发现,泽泽妈妈的胆道状况不是很理想。最终,经过全面评估,决定由爸爸亓加卫为泽泽捐肝。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父子俩的亲体肝移植手术定在了6月2日。
术前,山东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肝病科、消化科、麻醉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心外科监护、护理部、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多次进行病例讨论、交流研讨,针对术前准备、麻醉术中监护、术后管理等方面也制定了完善的措施。
儿童节第二天,爸爸为儿子捐出了五分之一的肝脏
6月2日早上,儿童节第二天,亓加卫医院手术室。父子俩的手术几乎同时开始,医院相关科室的专家同时到位。
“对于供者来说,要保证供体的生命安全,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肝脏的消耗,让切取的部分肝脏能够在孩子的体内充分发挥功能,因此手术要求非常精准。”李自强表示,虽然手术难度不大,但耗时也比较长。
当天上午11点多,亓加卫的手术基本完成。手术大概切除了亓加卫克的左肝外叶,大约占其原肝脏的五分之一。
亓加卫记得,那天他们是早上9点进的手术室,他中午12点左右醒来的时候,孩子的手术还在进行。虽然还没有完全清醒,他仍然问了很多次:“孩子出来没?”
“孩子原本的病脏是典型的肝硬化肝,质地较硬,给予游离切除,供肝灌注完毕后,进入移植环节。”李自强说,小儿血管纤细,增加了手术难度,因其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直径均较成人细,这加大了对血管吻合技术的要求。一般来说,成人的血管吻合使用普通2.5倍放大镜即可,而对于孩子,不仅用上了平日里很少会用到的9-0血管缝线,还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完成血管吻合。
肝动脉重建完成后,B超显示心肝血流状况良好。术后,泽泽被送至监护室,亓加卫则回到了肝胆外科病房。
父子俩恢复状况都不错,近日将出院回家
李自强告诉记者,小儿肝移植术后的管理比成人要复杂,液体管理要精确到毫升,前期主要依靠肠道营养。术后,包括心外监护室、小儿重症监护室、小儿外科、肝胆外科全体医护在内的肝移植团队,给予了密切监护和积极治疗。虽然恢复相对比较慢,但如今父子俩的状况都不错,预计20日就可以出院。泽泽要服用药物避免术后排异,日后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长大。
亓加卫记得术后第一次看见孩子的样子,“一开始只能看照片和视频,等术后第三天,孩子从监护室出来,身上白了,不再是那个小黄人了,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亓加卫说,孩子回到身边,他才真正放下心来。
亓加卫在术后7天后就办理了出院手续,但这期间,医院。
“虽然孩子不会说,但先前黄疸一直高,可能身上痒,所以总是睡不好。”亓加卫说,看着原本总是睡不安稳的泽泽,如今可以睡得很香甜,他感觉一切都值了。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并可导致淤胆性肝硬化、最终会发生肝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作为新生婴幼儿中的代表性疾病之一,每人至人中就有1例,其自然死亡率高达%,如不接受治疗,很少有孩子能存活过2周岁。其病因复杂,出生前无法通过B超发现。
目前,医学界认为肝移植是最佳治疗方法。葛西手术的目的是恢复正常胆流,达到长期存活的目的。但即便做了葛西手术,仍有三分之二的患儿最终还是需要进行肝移植来救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晓丽实习生郭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