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如今,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坐轮椅、柱拐杖行走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年轻化。这些人大多都是脑中风致残的病人
据权威部门数据:我国中风病人现有多万,且发病率还在以10%的速度上升,若不加控制,到年,全国将有万中风病人。
中风后幸存者中约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残占40%,这类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自己和家人都备受折磨。
“非死即残“是中风最可怕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预防。那么中风能否预防呢?答案是肯定的。
从中风的发病特点和病理基础来看,虽然中风的发病方式呈急性突发性,但其有个缓慢的病理演变过程。只要我们平时饮食合理,注意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脂,多参加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动,加强对相关疾病的防治控制和去除诱发病理演变突然升级的危险因素,就可以预防中风延缓或阻止中风病情发展,将中风的发病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般来说,中风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出血性中风,往往是血压骤然升高,使硬化的脑血管破裂,造成脑溢血。一种叫做缺血性中风,血压不高,血流缓慢,可在硬化的脑血管中凝成血栓,以致堵塞血管。一般认为,出血性中风发病比缺血性严重。那么,凡患有血脂高、血压高、心脏病、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病的朋友,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特别注意:
出血性中风,往往发生在长期患有严重高血压,又没有经过积极治疗的患者中。在发生中风前,往往有突然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有时还会烦躁不安或者性格脾气改变,有时还会一侧肢体麻木不适,或感觉异常,血压会明显升高,以后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进入昏迷与瘫痪。中风者面色可潮红或者苍白,呼吸深重带有鼾声,口角歪斜,眼球游动或向一侧凝视,周身皮肤湿粘。这种脑中风患者通常在活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即血压升高时发作,起病急骤,若不及时抢救可迅速致死。
缺血性中风常在睡眠和休息时突然发病,逐渐出现肢体活动失灵、失语等现象,缺血性中风的脑栓塞多发生在有心脏瓣膜病的及有心房颤动史的青年人当中,这类病人并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症,发病急,意识丧失,以后出现失语、偏瘫或昏迷、抽搐,但恢复较快。
总之,如果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的血球压积高,血粘度大,红细胞电泳速度慢,纤维蛋白原高,也就是血液又浓稠又粘滞,又易凝聚,医院治疗。据有关部门研究,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治疗,症状可获得一些改善,平时大家不妨试用此法预防中风的发生。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