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突破长治二院成功完成一例心外膜室早
TUhjnbcbe - 2021/5/3 9:52:00

近日

长治二院心血管内科

在姜立清主任的带领下

成功完成

心外膜室早消融手术

标志着长治二院心内科

电生理检查及治疗

向更高难度更新技术

迈出了

更坚实的一步

患者情况

近日,长治二院心脏中心电生理团队完成了一项高难度室性早搏消融术。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多年反复被心悸、胸闷感困扰,曾多次辗医院就诊,但治疗效果不佳,心悸症状一直未能得到明显控制,患者非常烦闷。经多方打听来到长治二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入院体表心电图提示有室性早搏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次二联律三联率

手术顺利完成

入院后,姜立清主任立即组织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讨论病情,全面分析了手术的难点、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患者术后获益的情况,行“室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是最佳的选择。与国内电生理顶级专家多次沟通后,为患者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

腔内图及三维标测:在靠近AMC的位置标测到最早V波,提前体表QRS45ms

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符合左室流出道的室早形态,进行了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入左心室流出道偏游离壁一侧的部位,在该处可标测到较早的电位,表明该处距离室早起源点很近;放电消融开始后,室早很快即可在持续放电过程中消失不见。

消融:功率模,30W,43℃消融后室早明显减少,消融有效。

术中观察阶段,可见消失的室早再次出现,认真观察监测屏幕上仍在滚动出现的室早图形,与此前消融早搏形态不同。考虑第二种形态室早来源于冠状静脉系统,冠状静脉系统位于心外膜,毗邻结构复杂,对室早的标测和消融造成困难。将消融导管小心的送入心大静脉远端(CS1-2)的位置标测到最早点,提前QRS波56ms。

第二次消融:为保证消融功率为10-15W,消融2次,室早消失。

术后生命体征稳定

术后复查心电图

术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36次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持续心电监护显示偶发室性早搏。

长治二院

目前开展的“绿色介入”是指

在三维标测系统及

腔内超声(ICE)引导下完成

消融前准备

构建模型

射频消融

三步手术过程

全程“零射线”

最大程度地保护了

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专家简介

姜立清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心内科博士、博士后

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

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博士研究生

(导师:胡大一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博士后

首都医科医院原心脏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医院原介入诊疗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医院原内科教研室主任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介入诊疗方面:从事介入心脏病学工作十余年,掌握冠脉造影、肺动脉造影;周围肢体动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等操作技术;擅长复杂冠脉支架植入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开口病变、分叉病变及左主干等复杂病变的支架术,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冠脉手术余例,所完成的病例多次在省及国家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言及学术交流。能独立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共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近余例,血管开通时间缩短到50分钟。熟练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救治了几十名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普通内科及心内科临床方面:能规范熟练处理大内科及心内科急危重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急症、肺栓塞、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处理有较丰富的经验;掌握常用的内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能独立进行床旁心脏超声检查、心包穿刺、食道调搏及深静脉置管等。科研教学方面:在工作之余,从事医学院校的带教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临床工作中,带领科室医师及研究生进行教学查房,并积极开展科研立项,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出诊时间记好了

每周二

上午8:00-12:00

怎么样才能预约到专家呢?

小编马上告诉您

-

供稿丨李晋创

编辑丨卞晨

审核丨雷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突破长治二院成功完成一例心外膜室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