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5岁产妇按ldquo老规矩rdq
TUhjnbcbe - 2022/4/28 23:44:00

如果说生娃是女性一生中的大“磨练”

那“坐月子”也许

可以算是第二个磨练了

在中国,大家普遍有坐月子的习惯

月子期对每个妈妈来说都非常重要

但在不少老人的传统观念里

“坐月子”除了吃饭、上厕所

其余时间都得在床上躺着

能不动就不动

而这种“老规矩”坐月子

似乎形成了一种特殊“文化”

可也就是这个不科学的“坐”字

会给产后妈妈的健康

埋下重大隐患!

产后“老规矩”坐月子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险丧命

近日,居住在湖南的丽丽(化名)生完二胎后,严格按照老一辈的规矩坐月子,基本上都躺在床上,唯恐自己活动过多、吹了风留下"月子病"。

十天后,她发现自己的左侧大腿根部有点儿肿胀,并有轻微的疼痛,一开始还以为是躺的太久血液不流通,没放在心上。

又过了好几天,疼痛越来越严重,甚至整条左腿都肿了起来,连走路都十分困难!家属这才警觉起来,医院就诊。

经过医生检查,发现丽丽左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并随时可能脱落进入肺动脉造成肺栓塞,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建议丽丽尽快手术。最终通过手术治疗,丽丽解除了危险。

丽丽和家属十分不解地问医生,头胎自己也是这样“按规矩”坐月子,怎么轮到二胎就出事了呢?

医生解释:像丽丽这种情况,近年来出现的新闻案例非常多。

医生提醒:血栓多数来自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产后不喜欢运动的女性,容易形成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后随着血流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大、心力衰竭。

而“老规矩”坐月子,不洗头、不洗澡、不开门窗通风换气、不下床活动的说法是不可取的。产妇应尽早下床活动,在身体耐受的前提下,适当运动,并随身体的恢复情况而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增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血栓的高危因素

●有血栓病史

●家族史中拥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超重

●超过35岁怀孕

●怀孕期间、产后长期卧床或长期坐着

●多胞胎(双胞胎,三胞胎)

●有其他疾病的,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或糖尿病

●妊娠的特定因素包括糖尿病、先兆子痫或剖腹产

●长期卧床,比如早产或胎膜早破,也会增加额外的风险

警惕血栓带来的危险

血栓的出现往往有特定的症状,这取决于血凝块是位于腿部还是已经转移到肺部。

在四肢的血栓(深静脉血栓),产前产后都是高风险的时期,症状包括:

●一条腿疼痛、发红、肿胀或发热,可能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

●受累部位有压痛

●发冷或皮肤潮湿

若血栓在静脉内游离并进入肺部(肺栓塞),症状包括: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胸部疼痛

●头晕或晕厥

●心率过快

小俪提醒广大孕妈: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其次,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在充分休息的同时,还要适当运动。

适量的活动不仅能预防血栓,还能促进胃肠道蠕动、促进排气排便、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产后恢复。

赞一下你最美

觉得不错的话,

伙伴们记得转发和点赞哈!

特别说明:以上观点仅作为参考,不作为医疗直接诊断依据;部分图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预约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25岁产妇按ldquo老规矩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