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股动脉穿刺术后现包块,你觉得会是什么呢
TUhjnbcbe - 2022/5/9 13:53:00
⊙作者/傅巧敏⊙单位/医院病例回顾患者吴XX,女,69岁,以「右侧股动脉穿刺术后包块形成1天」为主诉就诊于血管外科,来我科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查体:患者右侧腹股沟处疼痛,局部见包块隆起,范围约3cm×2cm,局部有搏动感,按压疼痛。超声检查右侧股浅动脉内前壁局部连续性中断,径约0.30cm,于其前内侧局部形成一混合回声包块,范围约3.3cm×2.4cm,界清,周边为环形低回声,中心部为无回声。CDFI示血流信号在无回声区内呈涡流状态,破口处测得双向血流频谱,入无回声区的流速高,峰值血流速度约cm/s,时相较短,出无回声区的流速低,时相较长(见图1-3)。超声提示右股浅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附壁血栓形成。图1假性动脉瘤二维图可见破口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2假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图3假性动脉瘤频谱多普勒图图片来源:作者提供病例讨论假性动脉瘤是外周血管常见的疾病之一,血液进入肌肉和筋膜间隙,形成血肿,一段时间后凝血块和血肿机化吸收,形成纤维组织外层,内衬一层间皮细胞,由于外周没有动脉壁,因此称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的处理得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假性动脉瘤,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可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因由感染、创伤、医疗操作等原因所致。医源性是最常见的病因。病理改变动脉血管壁局部受损,血液自破口处流出,造成局部血肿,血肿囊壁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并没有真正的血管壁结构,有时可见囊壁上可见附着的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局部出现搏动性肿块、疼痛、淤斑。假性动脉瘤的并发症有瘤体破裂出血、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继发感染、远端肢体动脉栓塞等。检查方法动脉造影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的检查方法,现在基本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既能任意切面准确、清楚显示假性动脉瘤的囊壁结构、血流信号、与动脉之间的毗邻关系、瘘道内径大小、瘘道长短以及通过瘘道血流束的流速高低等,又能动态观察假性瘤囊变化情况,且属无创检查,故该技术可作为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超声表现二维表现动脉旁可见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周边可见低回声区,壁厚薄不均,内部血流可呈云雾状移动,可见开口。CDFI:包块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颜色较暗淡,呈旋涡样改变,可见血流束自动脉的破口处进入包块。PW:于破口处可探及典型的「双期双向」的血流信号,收缩期可测得由病变动脉进入瘤内的高速射流,峰值血流速度时相较短,舒张期由瘤体回流入病变动脉内的反向低速血流,峰值血流速度时相较长。是因为收缩期动脉管腔内压力高进入瘤体内,舒张期瘤体内压力高于动脉,血流反流至动脉内。鉴别诊断真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的形成是由于局部动脉壁薄弱而导致局部动脉膨大形成,瘤壁为真正的动脉壁。超声上表现为动脉局部呈梭形或囊状扩张,管壁内膜模糊,管壁连续性完好,部分真性动脉瘤内可见附壁血栓形成;CDFI示动脉瘤内可见红、蓝相间的涡流血流信号;PW示杂乱无章的低速血流信号。夹层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的形成是由于内膜破裂,动脉血流通过破裂处进入中膜,被血流冲击,中层逐渐分离,形成两个腔即真腔和假腔。超声上表现为动脉管腔被膜样结构分成两个部分,即真腔和假腔,假腔内径一般大于真腔,二者之间的隔膜随心脏搏动而摆动。真腔和假腔的血流方向和速度可能不同,真腔血流速度快,方向和正常动脉相似,假腔血流常不规则,血流速度慢。如能发现破裂口,收缩期血流从真腔经破裂口流入假腔,血流速度可以很高,假腔内血流可在舒张期经破裂口回流至真腔。超声检查方法简单,并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及价廉性,不但可明确诊断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还可对部分患者辅助进行非手术治疗(如压迫治疗、凝血酶治疗),可实时观测瘤体变化、评估疗效,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顾胜利,徐斐燕,邹韧.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与治疗[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02):-.

[2]卓忠雄,高云华,王晓燕,严鸿渝,夏红梅.假性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J].激光杂志,(01):9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股动脉穿刺术后现包块,你觉得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