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支架,通过股动脉的漫长“通道”直达颅内,将狭窄的血管管腔撑起,就能达到改善脑供血、降低致命脑卒中风险的目的。近日,在神经内一科56岁的郭阿姨就体验了一回介入技术的“神奇”之处。
一个月前,郭阿姨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到神经内一科住院就诊,既往“高血压病”病史,入院查体:血压/90mmHg,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初步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神经内一科副主任翟宝芝怀疑患者有脑血管狭窄可能,经头颈部CTA(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后,由科室副主任王俊英、王静在导管室为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为责任血管。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符合支架植入适应症:(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狭窄程度超过75%,药物治疗效果差),行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头颈部CTA(-11-04于本院)
脑血管造影
支架植入术后,支架打开良好,无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CI分级III级。术后患者无不适主诉,查体情况良好,术后24小时头颅CT无高灌注出血,已康复出院。神经介入治疗的特点
神经介入是指研究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成形等治疗目的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
目前,全脑血管造影与神经介入治疗是科室的优势治疗项目,神经介入检查及治疗避免了开颅手术,具有许多其它诊治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具有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图文:王俊英
编辑:韩英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