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多数人特别是老年人出现腿脚发冷、行走乏力的症状往往不引起重视,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痛风、缺钙等。其实很多腿脚发冷、乏力的病人是由于下肢缺血引起的。
腿脚发冷、行走乏力警惕下肢缺血,医院就诊,必要时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对于突发的下肢发冷疼痛,须高度警惕急性动脉栓塞或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可能。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才能达到保肢救肢,延误诊疗则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一般人认为老年人腿脚冰冷,行走乏力应就诊骨科、疼痛科,多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多数老年人患者是由下肢动脉病变堵塞造成的,尤其是有“三高”症患者,医学上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因为狭窄或闭塞导致肢体缺血,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年龄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要危险致病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升高。TASC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0-50岁的男性每年新增发病率为0.3%,75岁以上老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增至1%。此类疾病初期表现为足部皮温低,怕冷或轻度麻木,冬天时明显,活动后易疲劳,行走一段距离后感觉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休息片刻不适感缓解后才能继续行走,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重者表现为静息状态下下肢疼痛,甚至皮肤溃疡。而对于突发下肢发冷疼痛,尤其是有房颤病史者,可能是急性动脉栓塞或闭塞,医院血管外科就诊。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内科以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仅能延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程进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的狭窄、闭塞。血管外科传统手术(图1)包括血管内膜剥脱、人工血管置换、旁路重建手术创伤大、风险大,尤其不适宜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的患者。而血管腔内介入(图2)治疗(PTA或PTA+Stent)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的优点,是诊治血管性疾病的发展方向。
图1传统人造血管旁路手术图2血管腔内介入手术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首先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避免暴饮暴食等。对于血管疾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于任何关于血管外科疾病问题,欢迎致电医院血管外科垂询:-(东湖院区)
-(象湖院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